集团简介
组织机构
资产结构
职能部门
主要企业
大事记
联系方式

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

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

青岛新宝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青岛康通海洋纤维有限公司

青岛大学海洋高科技开发公司

青岛大学消防工程公司

青岛大学实业发展总公司

青岛大学科技教育开发总公司

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青岛大学海源汽车销售服务...

  首页 >> 集团概况 >> 大事记

1993年5月由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四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青岛大学,学校成立了校办产业办公室(简称:校产办),负责对全校的校办企业实行统一管理。

校产办成立后,先后出台了《青岛大学校办产业登记、变更、撤并暂行规定》、《青岛大学校办产业财务管理暂行规定》、《青岛大学校办产业清产核资工作实施办法》、《青岛大学校办产业两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等校办产业管理方面的制度,整顿了校办产业基础工作,加强了规范化管理。

1995年根据山东省教委、山东省国税局、山东省地税局和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部署,校产办负责组织开展了校办企业界定工作,清理了挂靠、租赁、大承包等非校办的企业,使校办产业环境初步得到了净化,减少了国家对校办企业减免税的流失。

1998年校产办对校办企业的资本金、债权、债务,及财务状况进行了清查。整顿了虚假投资,使企业资本金到位,降低了学校承担连带责任风险;加大了对债权、债务的管理力度,落实了责任,加快了清偿,减少了损失;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1998年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校产办组织各校办企业开展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验收工作,健全了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完善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了会计核算与监督,提高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和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2000年我校对“上海大众汽车特约维修有限公司”实施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组建了有校领导、纪检、财务、审计、人事、资产设备、产业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董事会,负责对公司经理的聘任和企业各大经营管理事项的决策;引入竞争机制,对公司经理的产生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开辟了青岛大学竞争上岗的先河;推行了“目标经营责任”制度,建立了任期经营目标考核体系和“风险抵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年终对任期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和据此兑现奖惩,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0年青岛大学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校办产业集团。校办产业集团的成立标志着青岛大学校办产业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结束,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实现了人、财、物管理的统一。

2001年12月通过资产重组,组建了具有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资产经营公司——青岛青大海源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青岛青大海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青岛大学校办产业的管理实现了由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以产权为纽带,缔结起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建立起行使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选聘企业经营者,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证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2年校办产业集团对学院属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突出这些企业的学科特色和体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特点,对不属于此要求的企业予以整顿,或撤消或转出学院由学校管理。

2003年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和教育厅的要求,校办产业集团在校办企业中开展了推行新《企业会计制度》申报工作,处理了历史积压的资产损失,在加强资产实物形态管理的基础上又加强了资产价值形态的管理,使资产的价值反映市值,提高了资产质差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使校办产业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3年经山东省科技厅、教育厅的批准,由校办产业集团负责开始筹建“青岛大学科技园”, 青岛大学科技园是山东省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同时还是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分园区。园区内设有科技创新创业基地、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软件工业园、企业研发机构、商务办公区、技术交易中心等七大功能区,现26000平方米的建筑已投入使用,入住企业28家,已初具规模。青岛大学科技园秉承“依托青岛大学学科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发展宗旨,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构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架设学校与地方联系、合作的桥梁。

●2007年学校根据



欢迎光临青岛大学校办企业集团网站
青岛大学校办企业集团
Qingdao University Affiliated Enterprise Group
 
  •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266071    传真:0532-85953922

  • Email:xchb@qdu.edu.cn         管理员信箱: 

  • 电话:0532-85955363           ©青岛大学® COPYRIGHT QINGDAO UNIVERSITY